德性相关论文
柏拉图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仍具有活力。《法律篇》是柏拉图所有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其中探讨了德性......
斯多亚伦理学是否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或漫步学派伦理学的影响?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仍具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朗(A.A.Lon......
德性不仅与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还是社会和谐美好的基础。当代中国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重视德性问题。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个......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其最为重要的理论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即中道”,这是......
情境主义者通过心理学实验冲击了传统的德性观,传统的德性伦理学一般用稳定、一致的德性来解释个体的道德行为,情境主义者对此予以否......
德性伦理学或美德伦理学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幸福既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理论旨趣,又是其伦理学理论结构中最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公民教育思想。通过对他的公民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历史背景、教育目的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指......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都立足人的德性、理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化诉求。以德性为根基构建教师专业道德,有助于摆脱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无根性困境,可以推动......
普鲁塔克写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旨在探究和效仿历史人物的德性。他广泛搜求史料并加以辨析,冀图通过历史的真实情况反映人物的真......
工匠精神融主体文化素质、精神品质、职业品德、政治品格于一体,是传统与现代、德性与技能、价值与实现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和时代......
在道德教育中,德性与德行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要坚守“班会”这一德育阵地,借助班会解决学生行为失范的问题;要以“心理健康教......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曾明确表示试图创立一种不同于近代自然法体系的新的社会科学方法。他在思考道德、政治、经济和法......
节制(“s(?)phrosun(?)”)是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具有多重涵义的重要德性,它从荷马时代到城邦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丰富其内涵的过......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理应贯穿刑事立法、司法与执法全过程,但其司法实现的不理想状态导致司法实践中罪责刑失衡案件频现。在经典猥亵......
本文主要以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论的道德哲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政治哲学和法律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揭示其道德哲学在政治哲学和法律理......
政商伦理关系作为政治、经济、伦理等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深度反映和制约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性国......
德性生态场是培育学生内在道德品性的场域,包括物理场和心理场。学校德育应与社会生活和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保持一致,加强与家庭和社......
政治家办报理念始终贯穿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指导着不同时期媒体的新闻实践活动。“审慎”是一个哲学、政治学概念,是政治家的一种......
幸福(ε(υ)δαιμουíα)与德性((α)ρετ(η))是整个古希腊实践哲学或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概念.幸福是人追求的最高......
立法方法论是对立法者立法活动中运用方法的理论化.政治国家的内部德性外部化,对立法制度提出正当性塑造要求.这使得立法者的立法......
共同体,是近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至今已形成多个学术流派。其中,自由主义是当之无愧的理论霸主。作为西方现代社......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
【摘 要】陌生化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将陌生化理论引入教学,可以把平淡无奇的熟悉事物变得不寻常。小学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是審美教育......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由作者2021年8月24日在深圳市光明区骨干教师、教研员课程领导高级研......
在教育学与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范畴中,好学往往被处置为实践论、方法论上的行为理性,而在本体论、价值论的道德品质上却鲜有有力论证......
摘 要: 制度德性是从制度本身的德性出发考查其制定过程及制度条例对德育理念和原则的践行程度,是制度作用发挥的首要验证环节,也是多......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包含着丰富的幸福观内容。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逻辑展现和逻辑归宿三大方面给......
[摘要]在对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认识上,亚里士多德与儒家各有不同特点,也有惊人的一致之处。深入挖掘二者的异同,对于丰富德性、幸福理......
摘 要:以公民的公共德性、法律意识、奉献精神、慈善行为和公民参与行为作为公共精神的测量指标,以黑龙江省H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
摘要:高贵的教育品质作为教育的一个属性,理应是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而高贵的教育品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永恒之物,必然是人类精神发展......
[摘 要: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关于孔子对于知的内涵的阐发,比如《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便深刻的蕴含着知与......
[摘要]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麦金太尔认为近代情感主义的兴起和启蒙思想家们努力的失败直接引起......